欢迎访问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官方网站!   始于创新  止于至善

主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赣江学术论坛特邀报告会——交通装备

作者:机电院办       发布者:


526日上午,赣江学术论坛特邀报告会——交通装备,在南昌顺利举行。会议由金学松教授,陈俊杰博士,帅纲要高级工程师,昌超博士,许聪硕士,罗世辉教授,张婷老师,邱成硕士,孟立立博士等九位专家主讲。



金学松教授围绕《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特征、影响、机理及抑制措施》,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报告。金教授通过对我国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特征的研究指出车轮多边形磨耗的机因,其中,车辆轨道系统共振是主要原因,并根据其影响提出抑制周向异常磨耗的措施,金教授表示,变化运营速度(交路,套跑)是抑制车轮多边形发展的最佳方法。



陈俊杰博士以《车用空气弹簧及复合减震技术新进展》为主题展开了报告。陈博士用模型图片向大家介绍了空气悬架系统、高端复合减震器和空气弹簧,并从商用车和乘用车两种车型展示了悬架复合减震技术和空气弹簧的进展情况,主要包括改进后的各方面的优势。并且向大家展示了轻量化工艺技术路线。



帅纲要高级工程师以就《列车曲线通过动态仿真计算研究》一题展开了报告。帅工通过对车钩在不同曲线通过不同工况的研究指出不足之处,并且向大家展示了曲线通过算法流程,通过算法流程来表现车辆车钩的长度。最后就平面曲线和竖曲线两种曲线类型提出在车钩通过不同工况时车钩最大摆角的位置,为大家提供了解决要点。



昌超博士以《高速铁路简支梁桥刚度退化状态下车辆振动响应分析》为主题展开报告。昌博士通过对公铁路不同桥梁的研究提出桥梁裂纹的问题,比如交通干扰大、社会影响恶劣、造价昂贵。而后建立简化模型,用模型振型分解法求解,利用刚度退化函数定义简支架由于损伤造成的刚度析减工况,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得出结论,指出影响构架和车体振动加速度和引起简支梁刚度退化的因素。



许聪硕士围绕《基于两轴车的独立轮对集成控制》一题,展开了报告。许聪硕士先对轮对控制进行介绍,引出动力学仿真,建立动力学模型,比较实际值与估测值来验证观测值的可靠性,可以看出控制车辆直线对中和曲线通过能力的明显提高。再根据对控制前后轮的状态对比,得出对两轴车施加主动控制的必要性的结论。



罗世辉教授以《磁浮列车动力学》为主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报告。罗教授从弹性梁上的移动载荷、弹性梁的处理和车辆动力学方程三个方面上的共性问题,提出不同磁浮列车原理的悬浮导向的独特问题,其中就有高温超导悬浮(HTS),它零磁阻,车辆结构简洁,但其承载能力小,而且是永磁轨道。最后向大家展示了磁浮列车动力学示例,引用示例来更好的说明共性问题和独特问题。



张婷老师围绕《基于Prandtl-lshlinskii模型的智能悬臂梁迟滞补偿与自适应内模控制研究》一题,为大家展开了报告。张老师先向我们展示了智能结构,而后通过对迟滞特性的介绍,建立Bouc-Wen方程描述迟滞现象,设计迟滞系统的自适应振动控制,同时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并展望分析迟滞特性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



邱成硕士以《船舶桨-轴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特性研究》为主题,展开了报告。邱成硕士以桨-轴系统振动为研究背景,提出桨-轴系统弯扭耦合振动,通过对桨-轴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的建模与模态及其特性的分析,向大家展示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螺旋桨质量偏心和转动频率对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的影响。



孟立立博士就《介电弹性体隔振器迟滞补偿控制》一题展开了报告。孟博士先向大家介绍了介电弹性体驱动器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对介电弹性体隔振器动力学的建模,阐明减振器电压载荷下的移频机理,发现不同的输入幅值和频率,对DEA迟滞环的面积有着显著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方程来描述系统的迟滞现象,依据所建立模型设计隔振控制试验。


在本次特邀报告会上,与会专家们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方向与成果,并和参会嘉宾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在促进省内外交通装备行业多方交流的同时,还提高了学者们的创新意识,对交通装备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文:机电小微)

责任编辑: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