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作用。根据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文件的精神,为更好地发挥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作用,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重点实验室本着“开放、竞争、合作”的运行机制,面向校外设立开放研究课题。
一、重点支持方向(自主选题)
1、高性能交通传感器研发与应用
针对交通装备的关键部位,研发新型传感器,实现对结构应力、振动、温度、湿度、腐蚀等多种物理量的高精度、长期稳定监测。重点研究传感器的微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设计,以及与现有交通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开展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测试与优化,建立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处理系统。
2、智能传感与新兴技术融合
探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交通智能传感中的融合应用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传感器的互联互通,构建大规模、分布式的交通智能感知网络;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传感数据进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运维决策提供支持;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交通系统运行状态的智能诊断与预测;研究区块链技术在保障传感数据安全、可信共享方面的应用。
3、恶劣环境下交通装备智能分析与运维
针对高海拔、强风、暴雨、冰雪等恶劣环境,研究交通装备的性能退化机制和故障演化规律。开发适用于恶劣环境的智能监测与诊断技术,实现对交通装备关键部件的实时状态监测和早期故障预警。研究恶劣环境下交通装备的智能运维策略,包括维修计划优化、备件管理、应急抢修等,提高交通装备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交通领域智能增材制造技术与应用
开展适用于交通领域的智能增材制造工艺研究,包括材料选择、工艺参数优化、成型精度控制等。研发具有自监测、自修复功能的智能增材制造材料,提高交通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探索智能增材制造技术在交通装备零部件快速制造、个性化定制、维修再制造等方面的应用,建立交通领域智能增材制造技术体系和应用规范。
5、装备关键件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研究
深入研究诸如车钩等装备关键件在不同工况下的力学行为和故障模式,建立车钩故障机理模型。开发高精度、非接触式的车钩故障检测技术与装备,实现对车钩连接状态、磨损、裂纹等故障的快速、准确检测。研究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车钩故障诊断方法,结合传感器数据、图像信息、运行历史等,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智能机器人在交通装备全生命周期运维中的应用研究
探索智能机器人在交通装备设计、运营维护、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应用模式与技术需求。在设计阶段,研究机器人辅助设计技术,如自动化焊接、精准物料搬运等;在运营维护阶段,研究机器人在巡检、故障诊断、修复加固等方面的应用;在报废阶段,研究机器人参与拆除与回收利用的技术方法。
二、申请条件
1、申请人应为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在岗科研人员,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工作经验,并有稳定的科研队伍支持项目执行。
2、申请课题应符合重点实验室的资助范围,具有明确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3、申请人须与重点实验室固定科研人员联合申请开放课题,鼓励利用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条件,与重点实验室人员合作开展科研交流工作,校外申请人为项目负责人。
三、申请办法
1、申请的开放课题将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严格评审后确定是否予以资助。
2、2026年度,重点实验室拟根据研究方向设立2项重点课题、10项一般课题,重点课题资助额度每项5万元,一般课题资助额度每项3万元,鼓励校外优秀研究人员自带课题和经费来重点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实行联合资助。
3、开放课题的研究期限为2年,起止时间为2026年1月~2027年12月。
4、课题验收应发表/正式录用EI检索期刊论文1篇及以上,且重点实验室合作者需列为论文的共同作者,并至少有1篇论文以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署名。科研成果标注: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标注开放课题号(英文标注:Supported by Open Research Projects of the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Transportation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Grant No. xxx))。
5、项目批准后,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并按要求定期向本实验室汇报项目执行和进展情况,如果项目不能如期完成,实验室有权终止并收回经费。
6、申请人应认真阅读申请说明,按附件格式填写开放课题申请书,经项目组所有成员签字确认后(未签字不受理),申请人将申请书电子版(PDF,命名方式:申请人+单位+项目名称)发送到联系邮箱,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31日。
7、课题结束2个月内,课题负责人应认真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并报送重点实验室,报告内容应包括工作总结、课题完成情况、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等。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涂老师,杨老师
邮箱:317823053@qq.com
手机:13576977079、18770811424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开区双港东大街808号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330013
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5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