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对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进以新工科理念为引导的教育教学改革,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打造教学特色。机电学院于12月20日16:00在学院会议室召开新工科建设、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及研讨会,特邀请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光华博士做专题讲座,苏建国教授、高金华博士参与讨论交流,学院领导班子,各系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及部分教师代表出席,会议由胡国良副院长主持。

胡国良副院长首先就我院工科课程如何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同频,形成协同效应,以及工科专业课程思政“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出成效”提出了大家的共性问题,希望通过此次学习交流活动让老师们有所收获。刘光华博士介绍课程思政是新生事物,她以《机电类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为题,从四个大方面详细介绍了课程思政推出的时代背景;课程思政的含义、目标、任务和意义;课程思政的理念、形式、内容、结构和方法;机电类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她指出,工科专业课程不同于人文社科类课程,其内容主要是以认识自然规律为本质的知识,反映自然运行和发展规律,以客观性为主。工科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思政”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程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思政教学方法与手段:1、要坚守专业定位、服务国家战略、行业要求;2、崇尚科学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3、注重实践育人,培养大国工匠的担当精神。充分挖掘与课程相关的优秀历史典故和人物,在应用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知识上升到国家、社会、家庭等不同层面,插入社会道德教育、润物细无声,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苏建国教授和高金华博士还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指出课程思政建设不能脱离专业内涵,结合课程案例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导入、交互式学习、总结提升、评估考核等五大要素详细介绍了工科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设计理念、实施策略和实现路径。指出一线教师要做好课程思政,需要从育人育己、整体设计、有机融合、换位思考、及时改进五大方面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推进个人教学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会上,与会教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三位思政老师围绕思政元素和教学评价等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大家感觉收获良多,表示在今后的课程与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发掘思政内容和思政元素,为新工科专业下的人才培养开拓新的教育模式。